仓库一直是工厂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管理的窗口。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为改善公司仓库之面貌,让仓库的管理水平提升一个档次,特拟定以下管理方案:
1.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对仓库投入不是以高效、高质量为原则,而更多以节省成本、满足当前使用为原则,仓库的定位、仓库设备的规划往往简单、粗泛。投入使用后,设施设备显得落后,到那时要更新又需要重新投入,企业处在两难选择中。
2. 不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采用传统手工记账办法,造成账物不清,不利于仓库管理。
3. 人员缺乏仓储专业知识
如果企业缺乏现代仓储管理意识,只是把仓库当作暂时存放材料或是商品的处所,而不能将仓库融入到生产与流通的运作中,就不可能规划出高效、高质量的仓储。
4.缺乏合理科学的作业流程规定
仓储作业主要包括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三大环节,严格规定每个环节的作业流程,能避免作业的随意性,保证每次作业的质量。
(例如:入库,应包括入库通知、单据审核、货物检查验收、货物签收(交接)、理货上架、入库信息处理,并规定每个流程的责任人)
5.库位管理不明确
常有在库货物的货位不清,明知有货却总是找不到的情况,导致这部分商品被人为积压,增加了库存成本。货位的货物杂乱、分不清界线,不利于清点及清洁工作。库位管理不当,商品随意摆放,货垛歪斜,体现出仓库的管理水平低下,既影响了在库货物的管理,同时也对出库作业造成不利影响。
在生产型制造企业中,往往将提升效益的目光投射到仓库部门。但实际管理过程中一直纠结在库存积压、库存不准确、收发货混乱等问题,以及不断的呆滞废料更是让企业头疼。
仓库说好管也好管,说难管也难管,首先应理清思路,弄清楚这些应对策略。
1、要改变仓储管理现状,首先应该改变仓储观念。
让仓储参与到生产、销售中,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有了这样的观念,企业才可能高瞻远瞩,抽出必要资金投入作仓储机械化、信息化的投入。企业全员也应该树立现代仓储意识,才能共同遵守仓储管理规则,按规章办事,才能使仓储管理规范化。
2、仓库功能定位决定仓库功能区规划,仓储规划包括仓库功能的定位、仓库功能区域的规划、仓库机械设备的选择。
仓库功能的定位根据企业商品特征,可将一些商品作业在仓库内完成,如切割、包装、配套、流通加工、组配、贴标签等,这些作业可延迟到顾户订单下达后再按订单进行,如果在仓库内进行此类加工,仓库可根据作业量规划出此类功能区。
3、仓储作业流程规范化。
把仓库内主要的作业项目的工作环节和先后顺序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让工作人员按流程办事,可以提高员工作业的目的性,降低工作难度,提高效率。
(一般仓储作业中较典型的工作包括:入库检收、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盘点作业,因此可制定相应的商品检收流程、入库作业流程、仓库日常作业管理流程、出库作业流程、盘点作业以及仓库单据及账务处理流程等等。)
4、明确岗位分工,规定岗位职责,制定绩效考核奖惩制度。
企业就有明确的岗位分工制度,岗位分工可以通过罗列出仓库所有的工作任务,对这些任务进行划分、归类的办法来实现,分工明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
(一般企业仓储部门的岗位有仓储主管、仓管员、理货员、仓库装卸搬运人员等,具体岗位、职数还应根据企业仓储工作情况而定。
岗位职责即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及目标,比如入库验收制度、物资保管制度、出库管理制度、退货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等,岗位职责起到引导员工工作、行为的作用。
绩效考核的项目可根据仓库的核心工作来确定,一般有工作量指标、工作效率指标、工作准确率指标,奖惩措施可以起到分析作业流程是否合理,以及激励和考核人员的作用。)
5、借助新技术。
除了ERP系统必要的库位编码和物料编码外,可以把RFID技术、智能物流系统等引入仓库管理,如使用带有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进行数据采集,避免人为造成单据填写、录入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解决人工统计易出现人为差错和信息交流不及时的传统管理模式,减少人工统计的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从技术手段上遏制不轨行为的发生。
如果要提高企业运转效率,企业仓储管理就应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静态存货走向动态,参与生产和流通,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而在管理制度上制定出一整套关于岗位分工、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工作流程的规定,使企业的仓储管理做到精细化,更好地做好生产、流通的保障,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